叉车日、德、美、中、韩各占其叉车发展已有百年历史,行业初期各国车辆及机械设备制造商纷纷入行探索。随着行业不断成熟,龙头企业凭借资源优势积极并购扩张,逐渐拉开差距,部分叉车业已由多家企业竞争演变为寡头格局。资料:美国《现代物料搬运》,中叉网,国内叉车龙头规模仅为国际龙头10%左右,提升空间巨大。
根据2020年美国《现代物料搬运》发布数据,日本丰田叉车在2019年共销售28.2万台叉车,占到全球销量总比重的18.9%,实现收入133.6亿美元,稳居。国内方面,合力、杭叉2019年分别销售叉车15.2万台、13.9万台,位居全球第4位。中国叉车单价较低,后市场尚未充分开发。目前已应用于3PL(第三方物流)、鞋服、电商、电子、电力、制造、等各行业。此外,极智嘉、快仓、海康机器人、蓝芯科技、牧星智能等厂商也在积极跟进,推出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及产品。中国作为全球大、增长快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其市场空间与前景依然广阔。一方面,虽然近年来中国市场每万人机器人装机数量正逐渐上升,但在工业机器人装机密度上仍远远落后于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等发达,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制造企业建设智能工厂的需求被激发,也将带动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产化进程加速,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低,一直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国产厂商攻克了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部分难题。
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国产核心零部件的应用程度正在提升,国产自主工业机器人的认可度与市场份额也在提高,但未来也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应用领域上,继汽车、3C电子行业后,卫浴陶瓷、金属加工、家具家电等通用工业领域开始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增长点。目前,工业机器人在灵活性和智能决策能力方面仍显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感知能力较弱,只能在结构化环境中执行各类确定性任务,因此,能实现机器人与环境的共融、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共融,可自主适应复杂动态环境并协同作业的“共融机器人”也应运而生。目前,传统工业机器人通过与机器视觉、力觉、触觉等传感器的协同应用,向着智能化迈进;协作机器人已开始向“人机共融”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