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能否实现结构自防水的关键就是配比的选择,包括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料的配合比及膨胀剂、减水剂等外加剂的投加量,在选择和配置过程中应做到精心设计,准确计算和精确计量。外加剂投加量的确定应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来确定,并进行必要的模拟实验或检测,以确定防水效果好的优投加量。混凝土的运输及施工过程中也有很多因素对混凝土配比的精确性产生影响,如混凝土运输时间过长而导致混凝土离析,致使混凝土配比发生变化等,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小这些影响因素对混凝土配比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应连续浇筑混凝土,尽量少的设置施工缝,以保证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防水效果。施工缝应综合考虑混凝土浇筑强度及收缩程度等因素进行设置,墙板的水平施工缝宜采用凸缝形式。设置施工缝时,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时才能拆除缝内两侧的模板,避免施工缝损坏。处理施工缝时,应先凿毛施工缝接缝的表面,埋入止水带或止水条后浇筑混凝土。凿毛接缝表面可以有效增强先浇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的粘结性,以及混凝土与止水带的粘结性,以提高施工缝的防水效果。后浇带也是建筑结构渗漏现象的多发部位,主要因为后浇带浇筑时间过早,或设计不合理导致接缝处拉应力过大等。建筑结构自防水工程需要设置后浇带的部位,应待两侧混凝土成型后,不再发生收缩变形时再进行浇筑施工。
需要在混凝土结构中预埋的穿墙管、穿墙螺栓等需与混凝土结构直接接触,为防止出现渗漏现象应在穿墙件上焊接止水环,并严格控制止水环焊缝的施工质量,不能有漏焊或夹渣的现象,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焊缝应进行补焊直至合格为止。用气压焊或电渣压力焊顶锻形成止水环的方法可用于穿墙螺栓的施工,施工过程中应使止水环的中心与螺栓中心保持一致。穿墙管并列埋设时,应间隔至少三十厘米,且不应设置在内墙角或凸出部位,为提高穿墙管上止水环的防水效果,可增设止水圈,止水圈遇水后会发生膨胀,有效防止渗水、漏水。埋设穿墙管、穿墙螺栓时应尽量保持原有钢筋的位置和连续性,不得随意破坏混凝土墙板内的钢筋,也不宜在局部增设钢筋。